北京时间3月15日,2025年世界冰壶锦标赛在加拿大卡尔加里拉开帷幕,中国冰壶队在首场比赛中以8比6战胜传统强队瑞典,取得开门红,这场胜利不仅为中国队注入了信心,也让全球冰壶爱好者看到了中国新生代选手的崛起。
比赛回顾:胶着中的关键一击
比赛伊始,双方均采取稳健战术,前两局各自保发,比分定格在1比1,第三局,瑞典队凭借四垒选手埃丁的精准击打先得2分,但中国队并未慌乱,第四局,中国队的年轻主将王雪莉在最后一投中打出“双飞”战术,成功清掉瑞典队的两只得分壶,帮助队伍扳回2分。
转折点出现在第七局,瑞典队因战术失误留下空当,中国队三垒选手李昊抓住机会,一记漂亮的“传击”将瑞典队的得分壶击出大本营,同时保留己方两只壶占据圆心,中国队单局拿下3分,将比分反超为6比4,尽管瑞典队在第八局奋力追回1分,但中国队在第九局和第十局稳扎稳打,凭借王雪莉的两次关键投壶锁定胜局。
新秀崛起:王雪莉与李昊的黄金组合
本场比赛的亮点无疑是中国队的“00后”组合——22岁的王雪莉和20岁的李昊,作为国家队的新生力量,两人从青年锦标赛开始搭档,默契度极高,王雪莉的冷静判断与李昊的爆发力形成互补,被教练组誉为“冰壶场上的黄金搭档”。
赛后采访中,王雪莉表示:“我们赛前研究了瑞典队的录像,发现他们习惯在中期发力,所以我们重点布置了第七局的战术。”李昊则坦言:“国际大赛的压力确实不同,但队友的信任让我更敢做动作。”

教练视角:战术创新与心理建设
中国队主教练张卫平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,本次世锦赛的目标是“进入前六”,但首胜后他难掩喜悦:“年轻队员的执行力超出预期,尤其是第七局的战术设计,是我们团队反复推演的结果。乐竞体育平台”
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队本赛季引入了数据分析系统,通过实时监测对手的投壶习惯调整战术,心理教练团队也为队员设计了抗压训练,例如模拟赛场噪音和突发状况,张卫平强调:“技术可以练,但大赛心态需要磨砺。”
国际反响:对手与媒体的评价
瑞典队队长埃丁赛后称赞中国队“战术清晰,进步显著”:“他们的年轻选手很有冲击力,尤其是最后一局的防守堪称教科书级别。”国际冰壶联合会官网则以《亚洲新势力挑战北欧霸权》为题,指出中国队正逐步打破欧美队伍对冰壶项目的垄断。
历史背景:中国冰壶的十年蜕变
中国冰壶运动起步较晚,但发展迅猛,2009年,女队首夺世锦赛冠军,震惊世界;2014年索契冬奥会,男队获得第四名,创下亚洲队伍最佳战绩,近年来,随着“北冰南展”计划的推进,上海、深圳等地陆续建成专业冰壶场馆,青少年参与人数增长超过300%。
本届世锦赛,中国队共有4名选手首次参赛,体育评论员刘健认为:“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仅23岁,他们的成长将决定中国冰壶未来十年的高度。”

下一战:迎战东道主加拿大
根据赛程,中国队将于3月17日迎战东道主加拿大队,后者是冰壶传统豪强,曾13次夺得世锦赛冠军,张卫平表示:“我们会坚持自己的节奏,但必须减少失误,加拿大主场观众的热情是一把双刃剑。”
球迷们已对这场对决充满期待,社交媒体上,#中国冰壶挑战加拿大#的话题阅读量突破500万,有网友留言:“年轻不怕失败,但胜利更值得欢呼!”
冰壶运动的独特魅力
冰壶被称为“冰上国际象棋”,兼具策略性与团队协作,每场比赛长达2-3小时,选手需在高速滑行中精准控制19.1公斤的冰壶,同时计算复杂的线路和旋转,其独特的“刷冰”环节——通过摩擦冰面改变壶的滑行轨迹——更是考验队员的体力与默契。
本届世锦赛期间,组委会还设置了观众体验区,吸引大量市民尝试投壶,卡尔加里当地媒体评价:乐竞体育官网“冰壶正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。”
未来展望:冬奥周期的新起点
随着2026年米兰冬奥会临近,本届世锦赛被视为各队检验实力的关键战场,中国冰壶协会秘书长王冰表示:“我们计划在明年引入更多国际交流赛,让年轻队员积累经验。”
业内专家指出,中国冰壶若能保持当前发展势头,有望在米兰实现奖牌突破,而这场对瑞典的胜利,或许正是新时代的序章。
(完)